AlphabetQ3收益电话显示YouTube付费订阅者
經資深主編同意授權,由原文作者翻譯為中文於關鍵評論網專欄發表。
」,接下來不管說什麼都是這樣的回應,鋒迴男不斷重複這四個字,最終鋒迴男仍自顧自地使用手機,解決方法是出影廳找經理,一陣協調溝通後,感謝誠品電影院很快地做出反應,經理陪同我走回影廳,並出面鋒迴男不要再用手機了。」 我:「我還是看得到,你右手邊的觀眾也看得到,而且如果你真的有急事可以出去用嗎?」 鋒迴男「你想怎樣,那你出去啊?」(我真的氣炸,這是什麼邏輯?在影廳用手機的人變老大?反而是被影響的人出去?如果今天是你花錢包場我就出去,到底在沒邏輯什麼) 我:「可以成熟點嗎?有點道德感好嗎?」 鋒迴男:「我用手機到底是關你屁事。
在誠品電影院和松仁威秀的經驗,是我觀影生涯中見識到下限最低的影迷,甚至不要說影迷好了,對影痴迷的人在我的觀念與經驗中是不會這樣做,這兩名男性深深讓人見識到人性之惡,與不可教化性,以下故事分別以鋒迴男和追殺男代稱好了(原本想稱作紳士男,但很抱歉他跟紳士的距離就是在光譜中的極兩端)。」,人性的不可教化與深深惡意不斷延伸,我並非站在道德高點上來批判,這應該是對人最基本的尊重,難道一定要戲院經理(權威)出面制止才有辦法停止你的惡行嗎?鋒迴男真心毀了美好的週日下午。」 我:「你把光源調最低又怎樣,不然我怎麼會知道你在用手機?」 鋒迴男:「我有急事,我要查東西啊。」(我心想你有急事又怎樣?要查東西又怎樣?) 我:「那你可以出去查嗎?」 鋒迴男:「我把腳跟手抬起來擋住手機,你看不到了啊。要不然金馬影展每場電影放映前,也不會有李安、侯孝賢、李康生、張艾嘉等人苦口婆心,用溫柔、堅定的語氣提醒大家不要用手機,甚至一般戲院在放映前,也都會有相關宣導,我總是認為台灣影迷仍舊有所自知,如果這種事情都需要白紙黑字羅列法條,那我對於台灣人性的最低限度會非常失望。
第二次是在松仁威秀看蓋瑞奇(Guy Ritchie)的《紳士追殺令》。追殺男的故事 Photo Credit: IMDb 同樣是電影開始後,追殺男沒把手機放下過,斜眼瞄到在回訊息,當時心裡想可能要跟朋友做談話收尾,給他點時間處理,沒想到電影開始幾分鐘,仍然在敲螢幕鍵盤,我同樣意識到如果不告誡追殺男,整場電影會一直這樣,而且這次,我試著用更平和與溫柔的用語勸導,因為鋒迴男的故事,我發現我情緒可能要在放低(畢竟我是來解決用手機的事情),把場面搞僵,鋒迴男的故事會重演,對我一點好處都沒有。不過像日本的瀧,即使是規模較大的「那智之瀧」,仍與瀑布的名稱不符。
在高聳的山勢下,滾滾瀑布渦流如白木綿花般鮮明,百看不厭。而且三點水加上龍的字體令我深感魅力。有所謂「變若水」的信仰,祓禊就是其中一種。文:白洲正子 瀧的聯想 瀧,光聽到這個詞,內心就感到無比雀躍。
當漢字剛傳到日本時,我們的祖先為「瀧」的發音「taki」配上多岐、多藝、多紀等漢字。我們也可以說,以瀧為媒介,神祇信仰與佛教混淆在一起,至少接受落水沖擊,可說是神佛混淆最明顯的例子。
而在這裡守護的侍衛,也因而有「瀧口」的別稱。這是元正天皇巡幸吉野離宮時,在笠金村所作的兩首和歌。現在有「重返青春之水」的詞出現,清澈的水可讓老人變年輕的「復活」思想,從神代以來就存在於日本。印地安人也將尼加拉瀑布、優勝美地瀑布視為神靈崇拜。
話題稍微有點偏離,同樣出自民間信仰,但是有別於非洲的土著,日本人對於瀧的迷信已提升到一種思想的境界,或者也可以說,發展為儀式的形態。非洲土著為了平息神明的怒氣,會向據說是世界最大的「卡蘭博瀑布」以活人獻祭。不僅因為有瀑布的風景分外優美,也因為自古以來,落個不停的轟轟水聲與大自然形成的造化,同樣打動人心。後來清涼殿東北方的溝稱為「瀧口」,或許兩者之間多少有些關聯
對國小的我來說,那袋子很重,堂哥比我高、比我壯,力氣肯定比我大,可是我想我身為弟弟,應該要提才對。「沒有,我好像沒有盡全力。
晚上父親回到家,一同用完晚餐之後,母親將我的通知單拿給父親看,我很緊張的坐在父親前面,父親翻閱了我的通知單之後問:「賢植啊。父親這不尋常的問題讓我無法掌握他的想法,我不知道盡力是什麼意思,但好像還是要回答,所以我想了一下,總覺得自己並沒有盡全力。
進入國小之後第一次拿到(成績)通知單的那天,所謂通知單,是依據學校所有考試的名次與等級(秀優美良可,韓國到高中為止的等級評價方式),以及導師的指導紀錄。」 不知道為什麼我對母親的這句話深感不安,因為我不知道父親看到這份通知單之後會說些什麼,如果說母親是會適時稱讚的話,那麼父親的反應向來是無法預測的,但母親卻沒有任何反應。當堂哥接過那一袋東西走回家之後,就遞給大伯母,可沒想到大伯母居然稱讚提著這麼重的袋子回家的堂哥:「你提著這麼重的袋子回來,真是辛苦了。身為作者,全心全意的寫書,若能成為暢銷書籍,會非常開心,而就算沒能成為暢銷書籍,但我盡心盡力的完成這部作品,所以我也會很開心、滿足。」 堂哥突如其來的關懷態度讓我亂了陣腳,因為依照堂哥的個性不會親切對待、關懷他人。當場就想揭發堂哥的惡行,而受到稱讚的堂哥滿臉歡喜的看了我一眼,發現我的臉色不對之後,馬上帶我到外面去。
」 那時我才領悟了堂哥的詭計,讓我覺得很委屈。果真是有哥哥的樣子,真乖。
如果你在班上吊車尾,只要盡全力,仍然值得獲得稱讚。這一個學期以來,你有盡全力嗎?」 我沒有想過父親會這樣問,我以為父親不是會說「很棒」就是會說「很糟糕」。
結果導向的社會,也會出現不當腐敗的情況,這種導向會讓實力被忽略,讓擅長小聰明的人出線,這就是稱讚所帶來的與期待完全相反的反效果。可是當快走到大伯父家的時候,堂哥突然這樣說:「賢植啊。
對我來說,最重要的是我有沒有盡全力,至於成績或是結果、他人的評價都不是重點。這件事情對我來說有多委屈,以至於到30年後的今天都還記得,就知道是多麼深刻的記憶。越接近大伯父家提袋越重,但想到等等可以聽到大伯母的稱讚,就覺得心情好。之後父親每回看我的通知單時,都會問我同一個問題。
事實上讓虎鯨跳舞的原理不是稱讚過程,而是稱讚結果,也就是說虎鯨不論過程有多正確,只要沒有做出訓練師要求的結果,就沒有食物吃。那時候的大伯母,是位不吝惜給予讚美的長輩,而大伯母的稱讚,總會給我許多正面能量。
文:姜賢植 大部分的稱讚都是結果型導向。高中時,我因為處於徬徨階段而使得成績一路狂跌,他們沒有說半句話只是默默等待著,也讓我真正的感受到過程更勝於肉眼馬上能看見的成果。
回到家之後拿給母親看,但母親沒有說很棒、也沒有說很糟糕,只說:「晚上父親回來之後給父親看。那年中秋祭祖的前一晚,我們提早到大伯父家,跟堂哥玩耍的時候,大伯母吩咐我們去買一些中秋節慶食物的材料,於是我與堂哥一起去商店。
雖然他很風趣,但也很愛捉弄弟弟妹妹們。所以會認為不論用什麼方式,只要結果好,就夠了,而這就容易導致不當行為、非法行為、或是投機取巧。孩子們為了獲得大人們的讚美,會說謊、騙朋友,或是造成朋友的困擾,是因為他們知道只看結果,只要結果好就會獲得稱讚這個事實,這不只會發生在小孩的身上。反之,你就算是第一名,但沒有盡全力的話,那我就會生氣。
從稱讚結果轉為稱讚過程 在《稱讚讓鯨魚心花怒放的跳舞》一書中,我最喜歡的是書裡傳遞了一個很棒的訊息,那就是「不要稱讚結果、要稱讚過程」。當時的我還太小,無法馬上看出堂哥的詭計,只覺得那袋食材很重、很感謝堂哥願意幫忙。
身為作者出書、或是身為心理學者講課,或是在家中身為爸爸、丈夫的角色時,不論我做什麼,都會先反問自己是否盡全力了。「有沒有盡全力」就內化成我每回都會問自己的問題,所以不論任何情況,我都會盡力做到最好。
那麼所謂稱讚過程又是什麼意思呢?具體說來,又該稱讚什麼?我是透過我的父親,才理解到稱讚過程比稱讚結果還重要。父母親從來沒有因為成績責罵過我。